编者按:位于浙江德清的莫干山,最初只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风光秀美之地,而且像这样景色的地方,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不胜枚举。此外,就此地民宿价格而言,动辄数千、甚至上万的房费,并不亲民,但为何火爆之时仍是一房难求,许多时候要至少提前一两个月订房?莫干山民宿为何如此成功?其成功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危机?
一、溯源:莫干山民宿选址的成功
据统计,2015年,莫干山精品民宿有80多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作为民宿经济的一个成功样板,从选址角度,莫干山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1、借力4A景区,紧抓资源优势
莫干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它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在这样的风光秀美之地,众多的民宿运用中国传统的筑园手法——借景,把自然风光纳入民宿,作为民宿独特的元素之一,成为无法复制、不可模仿的先天优势。
案例:
(1)无界莫干:隐藏在竹林深处的桃源
无界莫干隐于莫干山的大造坞村观音堂的一片竹林中,建在原始地貌的青山竹林之间。绿林掩映,它就像个在世外桃源的隐世小屋,静谧而充满禅意。在这里,“树枝紧贴着玻璃、触手可及板栗树、山泉从房里流淌而过、出门便遇竹林”。满山的竹林是无界,瓦蓝的天空是无界,清冽的长风是无界,蜿蜒的山脉是无界,大自然所打造的无界就在那里。
(2)翠域木竹坞:莫干山最深处的隐居生活
翠域木竹坞位于莫干山的西麓,木竹坞村中,处于省道的尽头,这里有最原生态的环境,青山翠竹环绕其间,溪水潺潺,清澈透明,隐匿于竹林中,爬上屋顶就能呼吸到最清新的竹林清风。
2、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市场区位明显
莫干山地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莫干山脚下的德清筏头乡,距杭州、湖州55公里,离上海不过210公里,离南京也就250公里,09省道贯穿全境,104国道、宣杭铁路、杭宁高速公路傍侧而过。
上海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南京和杭州是古城古都,更是旅游的热门城市,同时,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白领生活、工作压力大,莫干山民宿的发展便给这些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惬意之所。这种独具私密性和个性化的休闲度假空间,深受外籍人士以及国内中高端人群的欢迎和喜爱。
案例:
(1)裸心谷:最原生态、最奢华的体验
裸心谷客房2015年的入住率约为70%,年均每个房间的税收是10万元。他们的客户40%是来源上海的,30%是苏州和杭州,还有30%是全国其他各个地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度假休闲场所,功能分区详细,活动丰富,如音乐节、射箭场、露天剧场、茶艺、棋牌等,早期是许多外企的活动以及年会的场所,常吸引在上海等长三角工作的外国人来游玩,并由他们的生活方式再吸引和带动上海一大波的具有小资情调的旅游爱好者。
(2)法国山居:演绎法式浪漫的法国乡村风格奢华酒店
用法式浪漫演绎一座全新的旅游休憩山庄。其定位在吸引上海及江浙一带金字塔塔尖的那一批人,更多的是有留洋背景的又喜欢乡村的一批人。幽静的环境、高雅古朴的建筑吸引了大批不在乎钱的小资民宿发烧友来一睹为快、住宿体验。
3、选旧不择新,讲述老房子的情怀故事
就地取材,老屋新建,让房子在功能与特色上都独树一帜。莫干山地区的民宿大多是由当地农房、猪棚或废弃的厂房、学校改建而成。既保留了乡土的元素,又通过不同设计师的改造,具有了设计美感。在这里,每一个民宿主都拥有不一样的情怀,他们用房子给我们讲述各自的故事。
案例:
(1)裸心乡:莫干山开出的第一家洋家乐
在上海工作的南非人高天成与他来自中国香港的太太,爱上了莫干山,在这里他们把8栋当地民房改建成度假小木屋。在这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中,传统的农舍与现代的设施完美结合,呈现出一栋栋质朴别致的平方。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山色,与自己的理念想法相结合,在这里,讲述他们与莫干山的机缘。
(2)莫干山居图:藏书万卷的图书馆被搬进民宿
一个废弃的生产队大会堂老房子改造的民宿:莫干山居图将万卷藏书、棋画瓷石、翰墨飘香带到了诗意栖居的莫干山脚下。几十米高的书墙,陈列了上万卷图书,民宿主人朱锦东这辈子,都跟书打交道,喜欢看书,后来从事出版业。他说没有什么比阅读更美好的事了,在这里,应该给喜欢书的客人留有一个安静阅读的空间。
4、配套设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
莫干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众多的历史名人,既为莫干山赢得了巨大的名人效应,更为莫干山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石刻、事迹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这些数目繁多的建筑,本身就是独具美丽、文化底蕴深厚的住宿依托。换句话说,莫干山本身就是一个休闲旅游的胜地,各种配套早就齐备,这是莫干山民宿发展的基础,可谓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案例:
清妍居:民国青砖内的温暖生活
坐落于莫干山脚庾村1932文创园内的清妍居,地处一个较偏静的角落,它的建筑为民国时期的蚕种场所改建而成,青砖白墙之下,民国的风骨清晰可辨,住在这里似乎能感受到几十年来得点点滴滴,这也是历史建筑带给人的那种厚重的故事感。
5、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得以持续发展
要形成这样的民宿运营氛围,无疑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扶持不是口头和文件上的,而是各部门的有机联动,比如相关政策的适度宽松、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相关执照的办理、民宿协会的成立、媒体的循环报道等等。
案例:
(1)媒体报道:莫梵
返乡青年沈蒋荣从做餐饮到做民宿,短短一年多时间,从改造自家老宅到着手开第四家店,就是在这样的民宿经济热潮下,成功地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周末基本满房,平时的入住率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沈蒋荣经营着自己的民宿“莫梵”,在整个莫干山像“莫梵”这样的高端民宿有上百家,他们共同创造了莫干山民宿的商业奇迹。
(2)莫干山民宿学院的成立
在德清县旅委和德清莫干山东堂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共同促成下,成立了莫干山民宿学院。
二、危机:莫干山民宿火爆的背后
1、因为莫干山民宿的火爆,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民宿主来此投资,大量“复制”,民宿风格出现了同质化。民宿建设应该是兼具情怀与特色的,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民宿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民宿建设切记照搬他人。
2、“莫干山”并非民宿成功的保证!一些选址莫干山却完全新建的民宿,缺少了当地人文情怀与文化特征,只是从选址角度随大流并不一定成功。缺少了莫干山的文化特征背景,也就没必要建在此处。
3、民宿建设趋向于精品酒店开发,仅限于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民宿的关键在“民”,但这里的“民”并不特指民宿主,而是代表了一种在地化的人本经营理念。完全商业化的模式开发,缺乏当地乡民的参与,民宿只“宿”无“民”。民宿投资建设,乡民外迁,将失去当地原有的风土人情,这种软服务在民宿的建设中不可或缺。
4、外来资本介入,竞争日趋恶化,盈利空间缩小。目前,德清共有民宿350家,洋家乐72家,主要分布在环莫干山地区的劳岭村、后坞村、何村村、五四村、庙前村等地。民宿规模的扩大、多元主体竞争、民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日益高涨的房租……这些问题日益凸显。
5、大规模的修建与开发,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这种致命伤害需要重视,亟待解决。任何一个地方的过度开发都不可避免的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环保与开发并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
专家热线 157011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