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业”遇到“公园”,开启现代农业园区4.0时代
发布者:朱丹丹  发布时间:2017-02-14  浏览量:4158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程度加深,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农业产业革命。新农业主体的进入、新农业科技的应用、新农业理念的实践,衍生和孕育出了科技农业、有机农业、故事农业、养生农业、创意农业、文化农业、社区农业等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模式,一个以“科技、健康、创意、休闲”为特色的新农业时代正在到来。

农业公园的概念正值此时应运而生。早在2008年,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就联合五家单位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2014年,山东省兰陵县、河南省中牟县的国家农业公园项目也先后开放运营。农业公园,因其将农业生产功能与公共休闲功能高度融合,推动了一、二产、三产联动发展,承载着乡村生态修复、农业生产示范、乡土文化传承、美丽乡村营建、旅游休闲度假、地域农业品牌塑造等多种功能,被称之为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之后的,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第四类产品,开启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4.0时代。

1田园:从传统的农业生产空间到开放性、景观性的多功能空间

农业公园,规划范围一般是涵盖村庄、农田、池塘、河流、湿地等多种空间类型的,面积相对较大的乡村区域,既适宜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也适宜开展多元化的休闲旅游体验活动。农业公园项目的打造,有着鲜明的政府主导特征,并具备开放性、公众性、景观性等“公园”特点,在保证农业生产与乡村居住基础功能之外,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空间,转化为承载农业生产示范、农产品加工贸易、乡村休闲游憩、乡土文化体验、田园度假等多种功能的开放式空间。农业公园不仅仅生产和销售农产品,同时也生产和销售文化、生态以及生活方式!

2示范:从单一的农业技术示范到全面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

发挥农业示范效应,是众多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的根本初衷。传统的现代农业园区,更侧重农业生产技术的单一示范,将农业科技引入、农业新品种培育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公园,同样也强调其示范带动效应,但其示范性涵盖范围更广,更加注重在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农业金融与资本运作、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化、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示范,是一个地区农业技术、乡村旅游、乡村建设的集中示范先导区。

3体验:从简单的农业休闲活动到系统的田园生活方式构建

相比于规模较小的散点式农庄、农场,农业公园能够提供更加多元、更加综合的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体验,并将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上升为一种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学、养”等多个环节的田园生活方式。

通过修复乡村生态环境,设计花田、稻田、湿地等景观空间,构建具有观赏价值的唯美田园;通过农耕文化聚落、乡村艺术博物馆、手艺工坊的打造,构建地域农耕文化博览、乡土艺术传承、传统手工艺研学的基地;通过科技农业博物馆、未来田园社区的建设,主打农业科技与未来生活体验;通过亲子牧场、湿地科普区、市民农园等项目的建设,开发乡土亲子教育产品;通过花卉疗养区、有机餐厅、养生农业项目的建设,开发田园养生旅游产品;通过乡村酒吧、乡村咖啡馆以及闲置民宅的度假化改造,开发具有乡村情怀的田园度假产品;通过搭乘牛车、骑马、摇船等传统交通方式以及空中观景台、低空飞行、自行车骑行等现代交通方式的导入,构建立体化的田园观光游览体系等等。以此将多种体验集中在一个景观化的农业空间,全面承载和实现现代人的田园生活梦想。

编后语

2014年9月,大地乡居团队(原大地风景第二事业部)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富通城乡规划院,共同编制江苏省阜宁县《“七彩阜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该项目地处阜宁县城南郊,占地4500亩,意欲打造成为引领阜宁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品牌项目。规划立足于阜宁深厚的江淮农耕文化底蕴,提出“体现江淮农业之美与田园水乡风情的国家农业公园”的总体定位,打造“欢乐水乡、四季花海、稻乡田园、紫蔬农场”四大功能板块,着力建设“水晶花宫”科技农业博览馆、未来田园公社、“1731”农耕文化聚落、“十二花堂”主题度假区、紫蔬养生庄园、营港水村等重点项目,构建沟通阜宁历史、现在、未来的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在该项目编制过程中,大地风景与中国农大分别从旅游、农业两大专业角度出发,对农业公园的概念、功能、产品体系与运营模式进行了完整而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实施建设之中。

  • 专家热线 15701166567